(一)灌溉方法灌溉方法系指以人为方式灌水至田间,供给作物吸收利用之技术称之。中国地区之农业发展,多以水稻及旱作之种植为主,其灌溉方法说明如下: 1.水稻之灌溉方法中国目前之水田多以水稻种植为主,其灌溉仅用漫灌法,而水稻田漫灌法可再分为继续灌溉法、轮流灌溉法与非常灌溉法。
(1)继续灌溉法续灌为一种自古以来所惯用的稻作灌溉法,又称「湛水灌溉」,即在田间除草与分蘖终期断水外,使之经常保持有水或适当之水深状态,采用此法灌溉时,水源必须充沛。另依其给水方式又分: a.按时续灌:田间无水或不足预定之水深时,即予供水一次,通常每天需供水一次,等该区田丘全部达到预定水深时,即将给水口封闭。b.放流续灌:即田间经常保留一定水深,由渠道放流至田间的水,不间断,继续流动,最后放流至排水沟。
(2)轮流灌溉法简称为「轮灌」。为根据用水计画在适当时期(适时)以适当之水量(适量)按照顺序(依序)供水之灌溉方法,多用于水稻灌溉水源不充裕地区或时期。轮灌是间歇灌溉法的一种。依给水之方式分为: a.标准式轮灌:先划分轮区,轮区内划分若干单区,各单区内设单区配水箱和小给水路或补给水路,以使各田丘均能直接引水灌溉,执行轮灌时,集中轮区应得的给水量,依单区顺序轮流给水,周而复始。b.精密式轮灌:因农地重划的标准规格,为配合轮灌所设施之小给水路、排水沟及农路等设施,均有一定标准,整齐划一。已农地重划地区,每一丘块农地均能直接引水,直接排水,轮灌可获进一步改善,因此用水计画或配水操作,均可依每块田丘之各次用水因子加予计算,而达到适时适量依序的供水,而称为精密式灌溉。c.大区轮灌:亦称粗放式轮流灌溉,是灌溉缺水时的补救方法,按输水干支分渠系统,或埤圳别实施间歇轮流配水的方法。
(3)非常灌溉法为一种临时的灌溉方法,当灌溉水源枯竭至灌溉需水量40%以下时,既不能全面积灌溉供水,亦无法按轮区单区顺序依时供水时,为减轻灾害损失,采用此方法以为因应。此法又称「间歇灌溉」。可分为下列三种: a. 减水深法:视水源水量实际减少程度,依照配水比率减少各系统支配水量,至于田间灌溉则仍维持原定轮距,以减少水深执行之。b.轮距延长法:视作物生育阶段,在不影响作物生长之原则下,维持原一次灌溉水深,延长轮距实施配水。c.减少灌区面积法:水源锐减至上述方法无法执行时,则停止部分农田配水。2.旱作之灌溉方法旱作灌溉方法随着时间及技术上的改良,由早期的畦沟灌溉,到近代的喷洒灌溉及最新的滴水灌溉法,都是朝有效使用灌溉用水方面发展,其简述如下: (1)畦沟灌溉此种灌溉方法并非将水灌入田区后湿透全面,而系将水灌入畦沟中,仅润湿灌沟之沟底面积,因此可减少畦顶之蒸发损失,常用于行栽作物之灌溉,如甘薯、甘蔗等。此方法如畦沟太长,灌溉效率低。(2)喷洒灌溉喷灌犹如人工降雨,非但可得什均匀之灌溉,且可实施少量而频繁之高效率灌溉,甚少受地形之限制,所影响之因子亦少,为目前最佳之灌溉方法。(3)滴水灌溉滴水灌溉系由低压导水管输水至田间,由排列配水支管,以无压力慢速状态自支管之滴嘴滴出,其流量通常为2~10公升/小时。此种灌溉方法最适用于水源缺乏、水价高昂、人工缺乏、工业发达之国家或地区,我国运用此技术主要在于坡地或砂砾地果树灌溉。
(二)灌溉用水型态中国之灌溉设施,由于天然地形与发展历史背景之关系,首先以川流式引水灌溉为主,其次为兴建水库以蓄洪济枯而增加灌溉引水量并改善枯水期的低水量。在地下水丰富地区,如彰化、云林及屏东地区多开凿深井就地抽汲地下水补充,或增加回归水利用,另灌区内之排水沟、小支流、山坑、涌泉水及池塘水亦次第被开辟为水源。灌溉用水水源来源包括河川引水及地面水、水库及埤池、地下水等三种,依据行政院农委会民国89年度公布之「农业用水量化目标及总量清查」报告显示,以民国86及87年两年度之平均值而言,中国地区之年度实际灌溉取用水量约为106.32亿吨,由河川及地面水引水者,占75.5%,92.31亿吨;其次为由水库及埤池等水源引水者,占9.1%,11.06亿吨;抽用地下水者占15. 4%,18.82亿吨。如图4-10所示。中国之气候属高温季风区,且灌溉用水之标的以水稻为主,因此,单位面积用水量甚大,又受产量及作物制度之影响,导致用水时间上之不均匀。以苗栗大埔水库灌区及高屏溪灌区为例,其灌溉用水量之时间变化如所示;灌溉用水量包括蒸发散量、渗漏损失量与输配水损失量等,其组成因作物(水稻、旱作)、土壤、气象因素(晴天、雨天)、地形(如坡度大小)等条件而有极大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