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效益(成本效益估算为主)
1、提高农户亩产收益,实现农民增收。通过设施农业大数据平台进行实时采集、分析预测和科学管理等,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主动性,减轻低效投入,改变传统农业用大量施肥、用药和漫水灌溉的生产方式,消除传统农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不良影响,从而达到减少投入、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目的,从而提高农户亩产的经济效益。此外,项目的实施能够防灾减灾、增产增收、有效规避灾害风险、市场风险而产生的增收效益大约达到10%左右。即每一栋大棚每年可增加收入3000元,17栋大棚可新增农业产值5.1万元。
此外,可实现远程控制及智能化控制的功能,每个大棚在放风口降温及关风口保温方面可节约人工工时平均1.2小时,在监控设备及卷帘机方面可节约人工工时平均0.8小时,按一个人的人工成本为每月3000元,每栋大棚平均能节省一个人工工时2小时,每个大棚每月可节约人工成本750元,17栋节能型日光温室全年可节省7.65万元。
2、提高加工企业产品收益,促使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环境远程监控系统,改变传统的信息采集模式,实现农作物生产信息的实时检测与控制,并在专家知识库辅助下,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生产过程中产成品营养素、环境污染物、掺假物质、微生物等内容的检测,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上赢得更好的声誉,从而提高产品的销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与此同时,品质优良的粮食产品可以吸引高端客户,从长远角度看可以提高企业单位产品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社会效益
满足市场对优质食品的需求,食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消费量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国内市场对粮食加工食品量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多数农产品供大于求,但经过严格质量检验的无公害产品却严重缺乏,供不应求。对产品进行全过程检测,可以有效提高食品质量,推进无公害生产,从根本上提高食品的竞争力和商品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效益
设施农业大数据物联网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且有益于环境保护。运用信息采集技术、近程通讯技术(如常用的RFID )、信息远程传输技术、信息智能分析与控制技术,结合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实施农田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将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管理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和农业投入品,保证生产地域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保证土壤的长期肥力和洁净,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们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
本项目的实施将对农业生产全程进行监控,科学应用,能减轻农药等化学物品对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有效提高光能利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蔬菜中有害物质残留量,保护天敌,维护整个生态平衡。
通过设施农业大数据物联网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达到了“保护一片水土,振兴一批企业,拉动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