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要做什么?大数据+农业,管控果品质量。利用现代科技物联网技术,农产品科学高效种植,农产品更加畅销;养殖流程数字化,养殖过程一目了然,有效降低牲畜死亡率,提高农户收益;农户拿着手机不需要到农田走一圈,地块边界、农作物品种等信息就可为农业贷款提供信息支撑。茶叶大县红茶基地里数字农场和茶园气象站、土壤墒情站、智能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能清晰了解茶叶生产全过程。农作物种植基地,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信息的小型气象站遍布果园,“大数据+农业”让当地种植管理更加精准、精细。借力大数据,土壤污染农药过度使用指标全面监测。
通过人工智能摄像头识别、记录桑叶播撒量和频次,可以给蚕精准喂食,让蚕丝产量提升5%左右。利用物联网和智能感知技术,养蚕全流程实现数字化,不仅可以精准投喂,还能自动调节湿度和温度,让蚕宝宝在最舒适的环境里生长。除了养蚕,大数据还被运用于养猪。以前进猪舍盘点一次需要4小时,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摄像头可以秒速盘点,还避免了人和猪的直接接触,降低疾病感染风险。根据猪的不同生长周期匹配大数据模型,还可智能调整饲料配方和用量,节省养殖成本。此外,还可以在线实时分析养猪的各类数据,让养殖场管理者准确做出决策,提高盈利水平。以前数据采集要人工制表、填表,现在通过自动化采集,效率提升80%以上。乡村振兴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以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等为支撑,为发展智慧农业提供强大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环保生态气象站
农田自动气象站移动监测气候变化情况,当前由于气象监测的需求对于气象站的推广和使用大大地提升,农田自动气象站不仅可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还应用于农业环境、气象监测等多个领域工作中。农田自动气象站可以满足对现场气象实时监测的需求,观测资料准确程度高,为农业种植、环境环保生态管理等操作提供资料参考依据。
农田自动气象站为保障作物健康生长,实现实时监测各项气象引数的变化,农田自动气象站的监测资料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资料指导。近几年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地增加,其背后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对气象变化实时监测工作,我们都知道作物生长对于气象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温度、光照、湿度等气象环境都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农田自动气象站实现对影响作物生长的气象因素实时线上监测,监测结果直接显示到大萤幕上,可供使用者检视。
农业土壤墒情站
土壤墒情监测是节水农业新技术,也是实现科学用水和有效用水的关键技术环节。做好墒情监测,是防止干旱,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关键环节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透过大力开展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尤其是在重要农时和作物关键生育期的监测,结合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水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水措施,为节水灌溉和防旱抗旱提供了科学依据。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土壤墒情(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长时间连续监测。
墒情监测有时候会使用多参数土壤测量仪进行墒情的监测分析,通过长期的监测及分析,发现土壤重量含水率与干旱程度一级土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了解乡村农田土壤受污染情形,针对电导率、PH进行盐碱化管理。严重污染方面环保部门着手进行有关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标的为可能污染农地土壤的砷、镉、铬、汞、镍、铅、锌及铜等8种重金属。
农田灌溉自动化
根据滴灌土耕试验结果,日辐射强度(简称光度;塑胶布温室、网室内外均可)与灌溉次数、灌溉量的关系密切,每天的日辐射强度样态皆不同,蒸发散量随天气变化而改变,晴天灌溉5次,其中3次集中在中午时段,灌溉间隔较短,而前后2次灌溉间隔较长;阴雨天灌溉1 ~ 3次,灌溉时机随天气智慧调整灌溉间隔,灌溉量趋近于蒸发散量。灌溉量随天气而变动的结果,显示灌溉技术与灌溉设备性能优异且稳定。另外,应用于离地介质耕,使用椰纤或泥炭土;槽耕、袋耕或篮耕,均可达省工、节水、节肥效益。
此外,现今多使用省工、节水微灌技术,而且采用定时灌溉,在天气变化时须预先改变定时器设定,但设定结果往往跟不上天气变化的速度。其实,不用更动灌溉管路硬体及给水、给肥方法,智能联网脉冲电磁阀远程控制水阀就能达到适时、适量灌溉的效果,提升灌溉技术层次。此技术应用于设施离地介质耕栽培牛番茄、彩色甜椒,设施土耕栽培牛番茄、小番茄、香瓜、小黄瓜,均获得农民肯定。省工、节水效益方面,从淹灌到滴灌省水达50%~ 60%,从定时滴灌到适时、适量滴灌,可再省水达20%~ 80%。
鱼塘水质监控
水是鱼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水质能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恶劣的水质则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各种疾病。通过对鱼塘养殖水体的水质检测,可为合理选择养殖型别,监控生产过程,改善水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也是进行水质评价、预测和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
鱼塘水质监测系统它将多种水质监测部件整合在一起,包括溶氧监测仪、 PH值检测仪、浊度检测仪、水温仪等装置,实时分别测量水体中的溶氧量、 ph值、浑浊度、水温等资料,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监测资料实时上传到环境监测管理平台。监测管理平台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装置管理、设备地图、资料管理、资料报盘、执行日志、报警处理等功能。
牲畜养殖环境气体
畜牧养殖环境综合监测与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鸡舍、鸡厂、鸭舍、养鸭厂、养猪厂、养牛厂等环境的温度监测、湿度监测、氨气浓度监测、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监测、光照度监测等,通过一整套的温湿度和有害气体监测方案,来保障圈舍内适动动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养殖舍内环境(包括CO2、氨氮、H2S、温度、湿度、光照强度、视频等)信号的自动检测、传输、接收。实现养殖舍内环境(包括照度、温度、湿度等)的集中、远程、联动控制。对采集自养殖舍的各路信息的存储、分析、管理;提供阈值设置功能;提供智能分析、检索、告警功能;提供权限管理功能;提供驱动养殖舍控制系统的管理接口。
水文流速流量
极端气候越来越常发生,如何减轻水旱灾影响,保障民众生命安全变成一个重要议题。水资源物联网可透过水源智慧调控、水文观测以及水利建造物监测等设施,以水资源物联网入口网(IoW)汇流,掌握即时水位、流量等资讯,提升水资源管理效能,减少灾害发生。利用感测器与云端运算,提供即时资讯与模拟灾情,能辅助决策、即时应变,降低人民生命财产之威胁。在物联网辅助下,抽水机可超前部署,调度邻近地区抽水机支援,解决淹水问题。
视频影像识别
以高科技人工智能增加乡村管理效率,甚至代替人手工作,4G/5G无线智能监控系统,通过摄像头摄取的画面,除了帮助监察道路车流量,还可分析人们有没有做足安全措施。大数据智能分析不单可以统计人和车的流量,技术上更可以分析到人的行为,侦测人们有没有作出违法行径。
作物虫害监测
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发「智慧型害虫监测系统」,可精准预测果实蝇族群数量,并进行预警及防治等工作,有效控管作物生产安全,智慧型害虫监测系统,吸引害虫,捕捉扫描上传服务器,自动技术分析虫害品种。可利用收集的监测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并量化防治效果。由虫数变化更能证明此监测系统的准确性与可依赖性,另由数据资料运算,即时通知农民较佳的用药时机,可有效达到防治成效并减少果实蝇之危害,以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及增加农民收益。
古树倾斜管理
根据古树在大风情况下容易倾倒的特点,结合物联网进行远程监测,条件允许时可加载微气象检测。监测系统主要监测倾斜或加速度,由变形探测单元、数据集中器、综合分析系统、通讯和供电等系统组成。倾斜监测要求数据倾斜或加速度监测,测点拟在树干中下部,双轴-90°~+90°,太阳能电池板,可自充电,大容量电池,可重复充电;4G,可根据信号强弱自动切换,保证信号的持续性;安装简单,精度稳定,可输出倾角角度(可选加速度);震动唤醒,当角度出现过大或者倾斜后可自动唤醒。
公厕气体监测
欣仰邦气体传感器监测公共厕所的卫生情况及服务等,会于公共厕所安装探测器(Sensor),探测气味、漏水情况等,又会计算厕所门开关情况,以统计人流。收集的数据,可用于提示前线人员即时处理及维修,并会以大数据分析,如预计最有效巡查时间等,从而改善管理。至于智慧乡村,消息人士指,会于乡郊地点增加遥感探测器,侦测山火、野生动物出现、乡交道路交通情况等,解决乡郊或偏远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问题。他续指,现正与乡议局等沟通,预期明年会在所有村公所安装Wi-Fi,助偏远地区居民及长者上网甚至是医疗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