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类依根茎分为两大类:
▍散生型竹类→地下茎细长横走,竹秆较稀疏散生,主要生长于较低温且干燥有风的亚热带或温带环境。
▍丛生型竹类→地下茎短而肥厚,竹秆密集丛生,新的竹子是从老竹子的秆根茎侧芽长出来的,因此看起来一丛一丛的,主产于热带及低海拔高温潮湿的环境。
★六大竹子介绍:
长枝竹(俗名:桶仔竹、长枝竹仔):
特性:竹型高大杂乱,其叶片细小,节间长度、直径与枝干高度都介于「绿竹」与「麻竹」之间。
用途:秆可作工艺材,造纸、防风、支柱用、编制箩筐、米筛、畚箕,用途广。
分布:长枝竹分布在海拔600公尺以下的平地和丘陵等地方,北部海拔300公尺以下地区最多。
绿竹(俗名:毛绿竹、乌药竹、甜竹、郊脚绿、长枝竹)
特性:丛生耐热,叶缘具刺状毛杆中有节秆无条纹地下茎的嫩芽抽出地面日渐成长便成竹,幼嫩时的称笋。
用途:可供制作手工艺品,亦可作为造纸原料、筊杯、绿竹笋味道新鲜甜美。
分布:绿竹垂直分布最高海拔可达1600公尺,通常在500公尺以下,尤其是平地最多
麻竹(俗名:大绿竹、甜竹、大头竹、马竹)
特性:麻竹秆高达20公尺径亦达20公分,表面绿色或灰绿色,平滑无毛。其叶子一簇5~12枚,长可达50公分,故被当作包粽子的主要材料之一。
用途:公卖局所出品的美酒─竹叶青,是以麻竹叶搭配其他中药材所酿。其竹材本身可做建筑用的梁柱、竹筏、农具、家具、工艺及造纸原料。
分布:垂直分布最高海拔可达1600公尺,麻竹的栽培面积遍及全国
刺竹(俗名:莿竹、吁竹、乌药竹)
特征:秆高5~24m,径粗5~15cm节间长,13~35cm,枝3出,靠近地面的竹节上环生根,且1竹枝有3枚坚硬弯曲的尖刺故名刺竹,当冬季来临时竹叶转呈黄绿色或浅棕色。
用途:竹材坚韧秆壁厚实,适合用在建筑、农具、家具、编织工艺品等用途。此外,其叶片亦可作为药材。
分布:垂直分布最高海拔可达1000公尺,通常栽培在海拔300公尺以下地带。
中国主要分布:以中南部栽培最为盛行。
孟宗竹(俗名:毛竹、猫儿竹、南竹)
特征:秆高4~20公尺,径5~18公分,幼秆成呈粉绿色布满银色软毛,老则软毛脱落,呈灰绿色或淡灰黄色,秆壁厚0.5~1.5公分;节间长5~40公分,每节枝条为两支;叶一簇2~4枚为,阔线状针形叶子,叶鞘上部略有细毛;孟宗竹会分泌植物碱、类黄素抑制其它植物生长。
用途:材质优良可供建筑、家具、器具、编织等工艺器具,早期的的鹰架即是以孟宗竹搭建,冬季有冬笋采收
分布:由先民引进后,摘种在海拔150~1600公尺
中国主要分布:中国中部较多,北部次之,其中以福建最多。
桂竹(俗名:中国桂竹、五月竹、甜竹、棉竹)
特征:秆高6-16公尺,径2-12公分,幼秆粉绿色,后变深绿,老则变为棕绿色;节略为隆起,节下端被有
白色腊状粉,节间长12 -40公分;秆肉厚0.4-1.0公分;通常每节有枝条2条,枝节上之秆呈扁平
或呈纵沟;竹杆表皮坚硬,杆肉厚0.4~1公分,在各类竹材中抗弯强度最大,最适合制作竹编器具,其
竹笋可食用。
用途:材质坚韧在中国常被用来制成米篮、畚箕、鱼篓等生活必需品,中部一带竹工艺常使用的竹种,日式风
格的竹椅多半以此竹为材料。
分布:海拔10到1500公尺地区均有分布
中国主要分布:产于中国北、中部、华东的纵谷地区最多,常形成广大面积之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