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屋顶
屋顶绿化在广义上可通称为”绿屋顶”,其定义为:在建筑物的屋顶,以人工之方式整建植栽基础,进行绿化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将建筑物屋顶藉由草皮、屋顶农园、景观植栽等型式,达到绿化型态。配合屋顶形状来设置,称为”集约型绿化”。考虑屋顶承重,以简单植披或野生草花等单一简单的植栽覆盖,称为粗放型绿化。这两种绿化方式就景观或节能上各有其差异性,亦可达到心灵愈疗的效果。
配置建议地点
可设置于专案住宅区及校园之屋顶,达到节能降温之效益,后续依成效扩大设置于私宅区及科技产业专区。
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是一种复合式的耕养行为,结合了水生动物中的粪便和水中的杂质分解过滤,主取氨(尿素)成份供应给饲养箱上的蔬菜或植栽,同时植物的根系把饲养箱内的水净化供给水生动物使用,结合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的互利共生系统。使用此技术种植的蔬果不需投放农药,可满足现代人对食安的要求。
配置建议地点
建议可设置于堤防用地、公园用地及国中、小用地,如发展得当,可尝试与绿屋顶结合。
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在设施内控制植物之生长环境(光、湿度、水分、养分等)进行栽培,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生育状况,配合高科技的控制及预测,使蔬果等植物可进行全年、计画性生产的栽培设施,所以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将不受天候影响,具备产期稳定、产量稳定、产品稳定之特点,类似于工业界的量产工厂,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也可作为垂直农业发展。
配置建议地点
建议可尝试于公有建物内设置示范区,如可达到设定之产能,后续可规划专区,以居民自给自足为目标。
农业智慧治理
藉由中控中心监测系统,一边监控作物生长状况,一边将资料传送云端,透过云端运算,进行符合成本与对环境伤害最少的农药与化肥施用分析及对水资源最有效的管理,而市区居民只要透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连上云端,即能轻松完成植物或作物巡视的任务。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居民可了解作物特性,微信小程序远程控制以适时调整施肥、灌溉、作物轮作以及其他生长条件;使用叶片感应器测量植物含水量的压力,用土壤感应器搜集水移动方式并追踪土壤温湿度的改变,可优化灌溉工作,避免作物受损;拍摄作物,然后上传资料库,提供每日参考价格,作物售出时系统即时提供资讯,让居民不需离开植物工场就能参与全台北市的经济活动。在消费端,消费者经由扫描包装上的QR Code ,可在家轻松看到植物工场内栽种的各项作物于洁净的自动化环控厂房生产及采收过程;远在国外的通路商则可借由云端供应链系统将外销的农产品在国际连锁超市铺货;而经由云端下单订购7个月后的作物,工作人员同时正藉由RFID系统准备这批要外销的作物。这些都是未来市区智慧农业达成后的情境。
长远来看,市区的确需要发展智慧农业,把经验法则变成系统原则。以前这些累积的知识与经验是存在专家脑袋中,但是现在必须转译成数据存放到电脑里,为了将过去农业知识数位化,就必须累积更多数据才能有效运用。以病虫害辨识为例,如果是经验老到的农夫当然一眼就可判断,但是对刚进入农业领域的居民来说,相当伤脑筋。 目前国内正在开发比对系统,而这个系统将能连结病虫害防治法,提供居民进行初步病征检索比对,加速采用正确的防治措施与整合管理技术,提高防治成效。藉由资通讯技术的进步与行动装置普及,帮助经验不足的人员解决问题,也是吸引青年投入智慧农业的一大助力。除了「生产技术」、「物流」、「消费」部分,也需着力于「设施(温室)」设计的领域。未来智慧农业不仅讲求效能、安全与风险控管,也要追求量稳、高质与便捷效率。因此,升级简易温网室,可有效掌控作物最适栽培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发展标准化、高效化之农业设施产业。